close
到底想作什麼,真的是很有趣的一個問題。因為我其實一直想作母職。這看起來好像很明確,但是卻模糊得很。到底要怎樣研究他?研究方式千百種,你會希望哪一個呢?
雖然我尚未將feeding the family看完,可是我卻對他所研究的小東西深感興趣。有那種我好想去作的衝動,可是我若是希望去作這針對母職實作的小研究,反而這非常不適合故事媽媽這群人。他們離開家裡,就是希望談論一些不同的東西,他們對於家務勞動有某種程度的厭煩及無奈。有時候研究問題也不是自己想要做就做,而是在面對特定的侷限下,什麼研究問題才可以最「刻苦銘心」?切到痛處,這才是個重點。
藍同學講得沒錯,如果以故事媽媽為對象作研究的話,建制民族誌的確很合適。重點是研究母職和學校的互動關係。對我而言,建制民族誌事實上也只有三四個步驟。第一就是當事人如何進入組織運作,他工作過程。這裡我比較想瞭解台灣的密集母職的實作過程為何。當然,是針對故事媽媽的特殊性展現出特殊的面貌。再來便是他們為何進入學校去從事這樣的活動,這裡的基礎是什麼?之後,他們與學校的互動關係,學校給予怎樣的回應及看法。其實這個過程中,我覺得可以強調學校作為統治關係的重點!階級的展現,可能要從比較出發。
因為smith作的東西,跟我有很大程度的相似。這讓我難以跳出他的邏輯去作思考及發揮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