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準備進去見老師之前,我甚至一度經痛到蹲在地上,很想死。有趣的是,我一出來之後經痛就好很多了。難道說,藍同學是我的經痛解藥嗎?雖然正常的解釋,應該是要進去之前太緊張,因而經痛更痛。
藍同學給我幾個建議:
1. 回顧的文獻有點久,多是第二波的婦女運動論述。最近的討論方式為母職的日常實作。重點擺在文獻回顧上,並且仔細瞭解學者們如何闡述問題的方式,進而統整。並不是所謂的文獻回顧,而是critical literature。在這些文獻之後,試圖去提出自己的問題。
藍同學給我幾個建議:
1. 回顧的文獻有點久,多是第二波的婦女運動論述。最近的討論方式為母職的日常實作。重點擺在文獻回顧上,並且仔細瞭解學者們如何闡述問題的方式,進而統整。並不是所謂的文獻回顧,而是critical literature。在這些文獻之後,試圖去提出自己的問題。
2. 階級的凸顯。藍老師認為,臺灣的階級是很明顯的。可是,很少人重視。因而希望透過教養的部分,來突顯出階級之間不同的habitus。這邊需要說明的是,雖然量化研究的階級部分覺得臺灣並沒有明顯的階級。但是,在所謂的品味習氣上,反而是有所區隔的。只是這種明顯的區隔,目前臺灣很難也很少去重視他。
3. Dorothy Smith提出的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。之前有來臺灣演講,題目便是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and Mothering for Schooling。藍同學覺得以在學子女的母親是個很好的切入點。這方面資料得深入!!!
The everyday world as problematic : a feminist sociology
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: a sociology for people
Mothering for Schooling 成大、靜宜
Griffith, A. I. & D. Smith (1991). Constructing cultural knowledge: Mothering as discourse. In Arleue McLareu & Jane Gaskell (Eds.), Women & education.Calgary : Detselig. ERIC電子檔
Roxona Ng以及Marie Campbell 為著名的女性主義者,Smith的學生
http://faculty.maxwell.syr.edu/mdevault/Default.htm
Griffith, A. I. & D. Smith (1991). Constructing cultural knowledge: Mothering as discourse. In Arleue McLareu & Jane Gaskell (Eds.), Women & education.
Roxona Ng以及Marie Campbell 為著名的女性主義者,Smith的學生
http://faculty.maxwell.syr.edu/mdevault/Default.htm
4. 藍同學依依不捨給我三本原文書。可惜,Feeding the Family找不到了(清大)。
Feeding the Family, Marjorie DeVault
(清大)
liberating method, Marjorie DeVault
Feeding the Family, Marjorie DeVault
(清大)
liberating method, Marjorie DeVault
總圖4F科技資料區 | HQ1180 D48 1999 |
Unequal childhood, Annette lareau 討論中產階級的母親
總圖4F科技資料區 | HQ767.9 L37 2003 |
Weaving work and motherhood, Anita Ilta Garey 討論工人階級的母親如何在工作與母職之間穿梭
(清大)
(清大)
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motherhood, Sharon Hays 討論目前母職趨向偏重教育的部分
期末報告延到7/15繳交。
看來這段時間我有得忙了!
要求把期末報告寫好,這樣或許能讓我的指導教授塵埃落定了!
p.s. JSTOR要加把勁,Annual Review 很重要!
全站熱搜